初夏时节,哈尔滨佳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十多名工人正忙着为“喀秋莎”酸黄瓜罐头贴标、装箱,平均每天有3000箱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作为道里区榆树镇本土企业,“佳熙”历经近二十年发展,已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酸黄瓜罐头加工企业,其“喀秋莎”品牌市场占有率达90%。从深耕国内到“扬帆出海”,“佳熙”用田间地头的小黄瓜闯出了市民餐桌大市场。
佳熙绿色食品厂创始人杨庆伟是土生土长的榆树人。2007年,25岁的杨庆伟在榆树镇民泉村东暖泉屯买了三间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砖瓦房,创建了佳熙绿色食品厂,专门生产酸黄瓜罐头。
当年,榆树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黄瓜成了支柱产业,一年生产几十万斤。宾县糖果厂、松江罐头厂、肇东罐头厂等国内生产酸黄瓜罐头的企业都到榆树镇进原料。杨庆伟的父亲杨喜臣是黄瓜“经纪人”,负责到地头收瓜,销售给罐头生产企业。杨庆伟中学毕业后一直帮着父亲做生意,在与罐头厂的接触中,他发现,守着原材料生产地,生产酸黄瓜罐头收入很可观。
说干就干。2007年春天,杨庆伟和父亲拿着手里的十多万元,买了三间房,又低价买来罐头厂的一条废弃生产线,将该罐头厂的核心技术骨干一并请来。工厂骨架搭建完毕,十多万块钱所剩无几,运营资金捉襟见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杨庆伟从信用社贷款几十万,当年六月份,佳熙绿色食品厂正式投产,第一年就生产了十多万瓶酸黄瓜罐头。
“当时市场上的酸黄瓜罐头都是硫酸铜浸泡工艺,绿色的,我们的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是黄色的。但大型批发商都只认绿色的。罐头推广不出去,全部滞销。”回忆起当年开拓市场的艰难情景,杨庆伟告诉记者,为了将产品销售出去,他和妻子每天早4点开着松花江微型,到安发桥附近的早市卖。“没有固定摊位,我们必须最早到。按照成本价,一瓶罐头卖一块钱。“杨庆伟说,早市卖不完,他们又到夜市接着卖。渐渐地,“佳熙”的酸黄瓜罐头因口感好、无添加,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回头客,平均一天能卖一千多瓶。
2008年,国家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管控,禁止销售硫酸铜浸泡的酸黄瓜罐头。已经积累了大量客户的杨庆伟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到大型批发市场和食品商贸公司推销产品。
“我们用的是做酸黄瓜最好的‘叶三’黄瓜品种,汤汁清澈、黄瓜大小均等,吃过的消费者都会回购。”在杨庆伟的推销下,一家批发商同意进100箱货卖着看看。第一次拿到大订单的杨庆伟十分激动,第二天一早,他便拉着100箱货到批发市场,没想到的是,批发商突然反悔了。杨庆伟形容当时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这100箱罐头不要钱,全都送给你了,你看我们的产品到底好不好。”结果,就这100 箱罐头让佳熙厂的产品在批发市场赢得了口碑。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拿着罐头瓶到市场里找货。
“你们工厂是新建的,不知道售后服务怎么样。”面对批发商的质疑,杨庆伟答应他们先给一半的钱,等着卖完货再给剩余的钱。”这个自信而又坚定的年轻人感动了市场里的两家大型批发商,他们一次进了几千箱货,把杨庆伟一年的销量全都包了。
随着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佳熙厂酸黄瓜罐头供不应求,2009年,杨庆伟在本村招了六七十名村民,开始实行计件开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线不增加的情况下,出货量增长了五六倍。
从企业成立起,杨庆伟只要有时间,就跑市场,到各种大型展会不断地开拓眼界,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2011年,杨庆伟在北京春季糖酒会上看到一家北京公司生产出新款酸黄瓜罐头——小乳瓜酸黄瓜。这个新品类口感更好、利润更高。没等展会结束,杨庆伟就跑到了小乳瓜种植地——牡丹江市柴河镇,结果找了半天,也未能找到这个种子。在朋友的指引下,他又来到山东省寿光市,通过一个蔬菜批发商找到了这种荷兰小乳瓜种子。
2012年,杨庆伟将乳瓜种子先免费分给榆树镇的农户,种植了五亩地 ,产出1万斤小乳瓜,出品2000箱小乳瓜罐头。第二年,杨庆伟卖了5000箱乳瓜罐头,挣了20万。
“小黄瓜一定有大市场。”次年,杨庆伟为小乳瓜酸黄瓜罐头注册了“喀秋莎”商标,两年后他又邀请专家,改善工艺配方,提高产品口感。随着产品配方升级,以及俄货兴起,“喀秋莎”酸黄瓜罐头知名度越来越高。
2017年,“喀秋莎”酸黄瓜罐头已经供不应求,榆树镇本地百余亩种植基地无法满足原材料供给,杨庆伟将种植基地扩大到外县,在巴彦县、呼兰区和明水县买了1000多栋种植大棚。同年,杨庆伟又买地建了一间2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2017年末,佳熙厂年销售额猛增,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酸黄瓜生产企业。佳熙厂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初夏的晨光洒在榆树镇百亩良田农场的乳瓜种植大棚上,翠绿的秧苗正蓬勃生长。每年六月到八月,这里都会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争分夺秒地采摘最适合制作酸黄瓜的原料。对于杨庆伟而言,这三个月的收成将决定企业一整年的命运。2018年,当他站在堆满订单的办公室前,面对产能不足的困境时,一个关于季节性农产品深加工的突围故事就此展开。
杨庆伟说,按传统思维会选择扩建厂房、增加设备,但季节性生产的特性让这种投入显得极不经济。如何在有限的生产窗口期内突破产能瓶颈,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终于,朋友的推荐为带来了转机。越南,不仅气候条件适宜黄瓜种植,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更关键的是,越南乳瓜的收获季节,完美弥补国内生产空窗期。“最初只是试探性地找到代工厂合作了十几条货柜,没想到品质和效率都超出预期。”杨庆伟说。越南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产能问题,如今,公司每年和越南代工厂合作的货柜数量已达千余条。
当生产线跨越国界时,销售渠道也在经历革命性变化。2020年直播电商的爆发为这个传统食品企业带来了全新机遇。“我们最初对网红带货持观望态度,直到一场直播卖出了相当过去一个月的销量。”杨庆伟团队迅速调整营销策略,与头部主播建立稳定合作。电商渠道的开拓不仅消化了新增产能,更让这个区域品牌快速走向全国甚至更远,“喀秋莎”酸黄瓜罐头目前已实现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迪拜等多个国家。
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供应,从地方工厂到跨国企业,佳熙食品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升级之路。如今,企业带动了榆树镇乃至呼兰、明水等多地乳瓜种植农民的增收,更是解决了当地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在佳熙食品车间,四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调试。这些设备集成了罐装清洗、视觉分选等先进技术,预计将使产能提升一倍。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杨庆伟不仅感慨:“一根小黄瓜能走多远?我们想重新定义这个答案。”